相見恨晚:倫敦的夕陽

"你會發現沒有人,尤其是沒有一個睿智的人,會願意離開倫敦。不,先生。當一個人對倫敦厭倦,就等同於對人生厭倦,因為生命所能給予的所有東西,都可以在倫敦找的到。"(Samuel Johnson 英國作家)
坦白說,來到倫敦之前,我對這城市真的沒抱有甚麼期待。畢竟走過了千年古城羅馬花都巴黎、甚至是具有豐富色彩的巴塞隆納,我總想著英國到底哪一點能夠更讓旅人心儀?但由於ABC老公實在是太想看邱吉爾博物館了(想知道他對二次世界大戰有多狂熱的人請看這篇法國諾曼第D-Day海灘),而我又想看英國小鎮柯茲窩,才決定把倫敦和近郊排進來。也是一直到我到英國之後,我才發現,倫敦美食的確不是特優、時尚不及法國、但美國文化和他相依相偎的連結,卻讓我不得不有著相見恨晚的感覺。過去的歷史成就今日的世界。美國是英國的殖民地,進而文化的臍帶相連,而美東的城市規劃或建築特色,絕大多數都是與歐洲看齊。英國倫敦因此也成為美國觀光客最愛蒞臨的歐洲城市,很多人甚至帶著"回娘家"的心情前來。而就如ABC男講話帶著美國腔就能殺遍台灣夜店妹,只要講話帶有英國腔的男生來美國,即便長相平凡身高普通,可能走在路上轉頭率是零,照樣可以吃得非常開。

也是在倫敦,我才發現我愛上紐約的許多地方,原來都是傳承自這歷史悠久的大英帝國。這給了我些許的失落感,就好像你喜歡的一個名牌包,後來才發現他是模仿另外一位更老牌的設計師大作。比如穿著都是以黑衣過冬、比如那方方正正的維多利亞式的建築、比如方方正正的公園設計,等等。但和紐約相比,倫敦最無可取代的,大概就是他那近千年的歷史。
我們下榻的飯店,位於市中心周圍,走路五分鐘,便可到達西敏寺。為了這趟英國之旅,我和ABC老公還特別去看The Crown,西敏寺的歷史悠久,也是名列世界文化遺產之一,可說是英國的顯著地標之一,但一直到親眼見到西敏寺,才被他的壯麗和威嚴的外觀所折服。
西敏寺可說是英語系國家裡面最大宗的教堂,同時也是近一千年來以來所有英國皇室的結婚和加冕典禮的地點(以及黛安娜王妃的葬禮)。開創此先例的是威廉征服者,而之後血腥瑪麗和他的妹妹伊莉莎白,以及其他27為國王和皇后,也分別被葬在這裡。

很可惜的,我們在倫敦當天剛好碰到禮拜天,西敏寺那天對觀光客關閉,但卻為願意做禮拜的人打開。於是我和ABC老公便在星期天起了大早,來到西敏寺做禮拜。入內不能拍照,但卻是非常有趣的經驗。西敏寺的主日聚會儀式莊重肅穆,而且政治味十足,從會眾所念的致詞到禱告文,都是和英國有關。習慣了美國的教會盡量的政治正確,以免不小心冒犯到不同政黨的人,對我來說是個非常新鮮的體驗(舉個簡單的例子,西敏寺內冗長的禱告詞幾乎每一句最後都要加上God Bless The Queen這句話,哪位美國牧師敢在講台上講God Bless President Trump這句話,應該會被丟雞蛋吧!)。

設計非常繁複的北門,同時也是大部分遊客的入口。
一直到19世紀左右,西敏寺都是英國第三大的學習知識中心(僅次於牛津和劍橋),而也是在這裡,一大部分的King James Version英王欽定版本聖經在此翻譯和抄錄。
去地鐵的路上,正好看到倫敦的另一個地標大笨鐘,腦中立馬傳來周董的超容易卡腦海的旋律:"發什麼神經、有理說不清、只是腦袋還不清醒"(謎之音:周董的MV也是在倫敦大笨鐘周遭拍攝的唷!)。
大笨鐘對面的公園剛好擺設許多雕像,其中一座是曼德拉。
由於剛剛下了歐洲之星的我們還沒有吃飯,因此我們外帶了巴黎的三明治(順便把剩下的歐元用光)來到泰晤士河河畔野餐。
事後證明我們的決定是對的,巴黎的隨便一個拐杖麵包三明治都打趴倫敦的三明治,光是麵包就差很多。我們看著熙熙攘攘的行人,一邊嚼著三明治,享受河畔吹來的微風。最令我懷念的餐點往往都不是米其林餐廳,而是在旅行中的各個美景加持之下,完成美味的一餐。
據說泰晤士河河畔也適合看夜景的地點之一,除此之外也是牛津和劍橋兩校歷年來划船比賽的地點。
這次選定看倫敦全景的地點,是The Shard酒店,也是除了做直升機之外,視野最高最遼闊的地點,同時也是西歐國家中最高的建築物,由同樣設計巴黎龐畢度中心的建築師Renzo Piano所設計。
高挑的天花板讓視野空間感覺較大,許多人直接到31樓買杯調酒再爬上來觀賞這裡的景緻,否則就得跟我們一樣,另外購票上來觀看。
不同於倫敦其他的觀景台,The Shard能夠看得有40英里之外,除了美國小天后泰勒斯之外,連英國女王都曾經來這裡參訪。
我們選在日落前的四十分鐘前來,照到下午太陽的日光。
這是剛剛在底下看到的Tower Bridge倫敦塔橋,也是倫敦著名的地標之一。
此時天色暗慢慢開始起了變化,天空中出現藍紫色的陰影和雲層,煞是美麗。
我們到的那天剛好出現了多雲的天氣。圖中右下方的圓頂建築便是聖保羅大教堂,由克里斯多弗雷恩為建築師,同時也是少數二次大戰中沒有被毀損的建築之一,因此而成為英國人不屈不撓的象徵之一。
不過,倫敦塔橋雖然壯觀,卻不是倫敦鐵橋,而是另有其橋唷!倫敦塔橋的的旁邊便是著名的倫敦塔。
此時太陽的光線越來越迷人,即便被遮住了一部分,卻還是從雲層當中折射出來,增加更多金色紅色的光芒。
銀灰色的倫敦,在陽光的暈染下格外耀眼。我和ABC老公兩人定睛看著倫敦的夕陽,美得令人說不出話來,也是我們兩個在這趟歐洲旅行當中,印象特別有感覺的一個夜晚。英國在鼎盛時期曾有日不落國之稱,而另經千百年的淬鍊,或許美食天氣都輸給歐洲其他國家,但那憑著一股堅毅的傲氣,即便多少戰爭時期的烏雲籠罩卻總能撥雲見日,成為這個國家獨特的傳統和文化。
夕陽看完之後,我們決定步行走過倫敦塔橋。此時夜晚的燈光已經投射在水面上,非常迷人。
倫敦塔橋旁邊便是看起來像長歪雞蛋的市政廳,並且有The Armadillo (中文翻譯:粉毛犰狳)之稱,市政廳外面的噴泉此時也有著不同造型的水舞,逗樂路過的小孩們。晚風徐徐,倫敦塔橋附近卻是最好的散步區域。

從岸上同時也可以更近一些地看到倫敦塔,同時也是羈押皇室囚犯的地點,包括英國伊莉莎白一世在登基之前,也曾被關押在此,這也是世界文化遺產。
泰晤士河河邊夜晚的模樣。
倫敦塔橋由1894年建造,以復古的新歌德式建築聞名,底下如果有船隻經過時,也會適時拉上,成為另一個觀光客的看點。

白天夜晚兩樣情的泰晤士河。
塔橋上方原本有另外一個人行道,但因為總是被妓女和小偷佔據,因此關閉了很長一段時間,一直到最近才又重新開放。
不得不說The Shard確實讓四平八穩的倫敦夜景多了一些趣味性,至少那看起來像外星人建築的外貌就相當引人注目了。
如果銀白色的華麗風格倫敦塔橋和紐約的布魯克林大橋PK,你會選誰贏呢?
話說自從威廉的征服者打贏了黑斯廷斯戰役之後(前情摘要請看:法國貝葉小城故事),為了在倫敦豎立威信,於1077年蓋了White Tower白塔,也就是倫敦塔的雛形。而倫敦塔地理位置以防守的角度來說十分理想,泰晤士河邊的所有大小戰役都能一目了然。
而白塔象徵的則是至高無上的權利,如果你觸犯了皇室,可能昨天還是座上賓,今天就成為階下囚。但也因為地理位置極佳,因此關起囚犯來十分安全,倫敦塔身為皇室大牢的印象遠超乎皇宮的印象。
威廉征服者的兒子完成這座白塔的雛型,並在兩邊放置羅馬城牆用來加以防護,也就是下圖所看到的遺址。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,英國不再是一個歐洲的邊緣國,而開始入主並加以角逐歐洲的政治勢力,慢慢的在百年之後,成為稱霸歐洲的大國。
在這裡,看到今日的倫敦,也看到倫敦當年崛起的蹤跡。如果當初沒有威廉征服者,就沒有今日的英國和美國,或許看起來沒人能掌控自己的命運,但其實人類歷史的每一個小小戰役、每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事跡,都在上帝手中,一點一滴,形成至今的模樣。
(歷史資料來自於Rick Steves旅遊書和維基百科)

The Shard看倫敦全景小資料
地址:32 London Bridge Street, London, SE1 9SG
電話:+44 (0)844 499 7111
網址:theviewfromtheshard.com
開放時間:通常早上10點為第一梯次,而關閉時間則依月分和周間周末有差,晚上6點到9點關門的時間都有,請洽官網。
價位:網路上事先訂購25.95英鎊、當日購買30.95英鎊。若要白天夜晚都看的話,則網路價28.95英鎊、當日價33.95英鎊(因此最建議看夕陽)。官網上也會不定時的有特價票。

留言